您现在位置:今日临沂 >> 大义临沂 >> 浏览文章大义临沂
饺香暖重阳 大爱传沂蒙—— 李小鲁与她的 26 年雷锋路

金秋沂蒙,菊香伴暖意。10 月 26 日上午 9 时,沂蒙女雷锋义捐义卖超市暖心驿站内,《让世界充满爱》的旋律悠扬回荡,280 位老人胸前的红围巾格外耀眼。随着临沂最美志愿者婉莹宣布活动启动,这场以 “九九重阳传孝道,饺香情暖敬老人” 为主题的敬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,而这场温情盛宴的发起者 —— 兰山区慈善总会沂蒙女雷锋爱心志愿服务团团长李小鲁,又一次站在了她坚守 26 年的公益舞台中央。



活动现场暖意融融,流程紧凑而温馨。兰山区原副区长李瑞义、兰山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杨德胜等嘉宾为老人佩戴红围巾时,李小鲁始终微笑着帮衬,细致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整理围巾边角,指尖划过老人肩头的动作,满是二十余载公益生涯沉淀的温柔。在她的主持协调下,傅家屯社区党总支傅全利的致辞传递社区温情,杨德胜副会长、李瑞义原副区长的讲话强调孝老传统,而她自己则先后宣读捐款名单、作总结讲话,从核对名单时的逐字确认,到讲话时眼中闪烁的真诚,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,仿佛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。当北京武警大校徐友金的贺信被宣读,那句 “26 年如一日坚守慈善岗位” 的赞誉落下时,现场掌声如潮,经久不息,这掌声里,是在场所有人对她半生奉献的由衷敬意。

活动现场,李小鲁与参会领导为爱心企业和爱心志愿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。徐友金大校题写的《福》《寿》字被郑重交到老人手中,笔墨间的吉祥寓意与现场氛围相得益彰。“这些奖牌和证书,是对每份爱心的肯定,更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。” 李小鲁的话语朴实而坚定,如同她走过的公益路,没有华丽辞藻,却字字千钧。

服务与文艺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志愿者们分组围在桌前,揉面、擀皮、包馅,动作娴熟利落,不一会儿,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便整齐排列。另一边,临沂兰山西郊医院的医护人员耐心为老人量血压、测血糖,细致解答健康疑问,300 张健康查体卡逐一送到老人手中;新益民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检查视力,400 个印着 “爱心” 字样的水杯,成了老人们手中温暖的陪伴。按摩区里,志愿者们手法轻柔地为老人捶背揉肩,舒缓着岁月留下的疲惫。



八极拳表舞蹈队的舞蹈演刚落幕,张光达、王晓霞两位歌手合唱的《家和万事兴》更是引发全场共鸣,老人们跟着节奏轻轻哼唱,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。这场热闹的重阳活动,仅是李小鲁 26 年公益生涯中寻常的一幕。回溯她的公益起点,还要从 26 年前说起。那时,年轻的李小鲁在浙江打工,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遇到了一位独居的孤寡老人,老人的孤独与窘迫深深刺痛了她。从那以后,她每周都会买上水果、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,帮老人打扫房间、唠家常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“帮助他人” 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,此后的岁月里,无论生活如何变迁,这颗种子始终在她心中茁壮成长,从未停歇。


2012 年,对李小鲁的公益事业而言,是极具意义的一年。这一年,她在河东区驻地开办了一家快餐店,取名 “爱心饺子馆”。这家饺子馆,不仅是她维持生计的场所,更成了公益的 “中转站”。对于残疾人、孤寡老人、流浪人员,她总是免费提供饺子,一句 “快坐下,趁热吃”,温暖了无数人的胃,更慰藉了无数人的心。7 年间,数万名需要帮助的人在这里吃到了免费的爱心饺子,饺子馆的名气也渐渐传开,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被她的善举打动,主动加入进来,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,慢慢发展到近百人。“我的水饺店就是他们的家,每年春节,我都会留着热乎饺子,等那些没地方过年的人来,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 李小鲁的话语里,满是对这个 “公益大家庭” 的珍视。

随着团队不断壮大,2012 年,“沂蒙女雷锋爱心志愿者协会” 正式组建,李小鲁成为团队的核心力量。后来,为了让团队发展更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统一化,更好地发挥公益作用,兰山区慈善总会经过研究决定,将 “沂蒙女雷锋爱心志愿者协会” 更名为 “兰山区慈善总会 女雷锋爱心志愿服务团”。更名后的团队,在兰山区慈善总会的指导下,公益之路走得更稳、更远,围绕 “敬老、扶贫、助残、助学、环保、社区服务” 等领域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公益的触角不断延伸。
26 年来,李小鲁的足迹遍布沂蒙大地的三区九县,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乡村的田间地头,每一处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身影。不仅如此,她的爱心还跨越地域,延伸至西藏、云南、甘肃、贵州、青海等偏远地区。为了给这些地区的困难家庭及孩子送去温暖,她四处奔走募集物资,衣服、书本、文具、生活用品…… 只要是孩子们和困难家庭需要的,她都会尽力收集。每次募集到物资后,她都会亲自打包、清点。她先后两次亲自去甘肃省兰州市符川镇,给当地老人,中学 、小学送去衣服,棉被,毛毯、电热毯,11万余件,为老人和孩子们带去了温暖与希望。

多年来,她先后为西藏、云南等多地的困难家庭及孩子募集了 50 余万件衣服、生活学习用品,分批次定期定向发货救助,让偏远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沂蒙大地的温暖。在助学领域,她格外关注孤儿和贫困儿童,为他们筹集学费、购买学习用品,帮助他们圆求学梦。先后有 40 多名孤儿、弃儿在她的关怀下,感受到了母爱,主动认她为 “妈妈”;在敬老领域,她定期组织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,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、陪他们聊天解闷,60 多位孤寡老人把她当作亲生女儿,亲切地唤她 “闺女”。
除了物质上的帮助,李小鲁更注重精神上的关怀。她主动承担起家庭调解员的角色,在一百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离婚案中,她苦口婆心、不怕周折,一次次上门沟通,用伦理道德、人格榜样力量,结合心理学知识耐心调解,如同春风化雨般化解家庭矛盾,让一个个家庭重归于好。面对一时失足的青少年,她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,为他们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,用真心、真诚触动他们的心灵,帮助他们认识错误、改正错误,重新走上社会正道。
在不同的时节、不同的特殊日子里,李小鲁的公益活动从未缺席。每年,她都会组织开展 “暖冬行动”,为困难群众送去棉衣、棉被,抵御冬日的严寒;“重阳送温暖” 活动,像今年这样,为老人们送上关怀与祝福;“爱献老兵” 活动,走访慰问退伍老兵,聆听他们的故事,为他们送去敬意与温暖;“情注残障儿童” 活动,关心残障儿童的成长,为他们提供帮助与陪伴;还有 “爱心粽” 活动,每年端午节,她都会带领志愿者包制 3 万个爱心粽、准备 3 万个爱心鸡蛋,送到环卫工人、救援队员、孤寡老人等群体手中,让他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浓的关爱。据统计,多年来,李小鲁带领团队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 1400 余万元,这些数字的背后,是她与团队成员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付出。从汶川地震时的捐款捐物,到寿光救灾时的一线支援,再到疫情期间的默默奉献,每当危难时刻,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用行动诠释着 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 的大爱精神。
26 年的公益路,充满了艰辛与汗水,但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认可。李小鲁个人先后荣获 “第五届临沂好人”“好人奖”“临沂十大网络慈善名人”“尊老孝老助老模范人物”“优秀慈善志愿者”“慈善助学先进个人” 等诸多荣誉。这些荣誉,是对她个人的肯定,更是对整个 “女雷锋爱心志愿服务团” 的认可。但对李小鲁而言,最大的荣誉,是困难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,是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 “妈妈”,是老人们一句句亲切的 “闺女”。
如今,“女雷锋爱心志愿服务团”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李小鲁还开通了 “女雷锋热线”,为那些在精神上陷入困境的人们,提供一个倾诉与寻求帮助的平台,帮助数百万人摆脱精神痛苦,为他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同时,在临沂书画界各位老师的支持下,她还创办了皇山阁书画院,这里不仅是书画爱好者们交流艺术的殿堂,更是开展书画义捐义卖活动的重要阵地,通过这些活动,为爱心协会筹集资金,为更多的公益项目提供有力支持。

下午 14 时,2025 年的重阳敬老活动在温馨的祝福中落下帷幕,老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笑容渐渐离去,但李小鲁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。“雷锋说要把有限生命投入无限服务中,这就是我的追求。” 她常常这样说,也始终这样做。面对未来,李小鲁充满信心,她表示,团队将在兰山区慈善总会的带领下,始终秉承 “奉献友爱、互助进步” 的志愿服务原则,坚守 “崇慈向善 扶危济困”“为群众解难、为政府分忧” 的初心,继续深耕敬老、扶贫、助残、助学等领域,积极宣扬慈善公益事业新风尚,努力打造女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品牌,紧紧围绕兰山区慈善总会志愿服务理念、政策方针,共同创建兰山区慈善事业的美好明天,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沂河水潺潺流淌,见证着她的无私奉献;蒙山松傲然挺立,陪伴着她的执着坚守。26 年,从青丝到鬓角染霜,李小鲁用时光为梭,织就了一张爱的大网,将温暖撒向人间。她就像一束光,照亮了无数人的生活,也点燃了更多人参与公益的热情。在沂蒙大地上,“女雷锋” 李小鲁的名字,早已成为雷锋精神的生动写照,成为人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。
侯松平
下一篇:没有了
- 10-27饺香暖重阳 大爱传沂蒙—— 李
- 10-27什么药物能引起骨质疏松
- 10-03国庆假期第一天,正青春文艺志愿
- 09-26我市著名词作家胡宗明所创歌曲《
- 09-26为什么有人30岁就脑梗,有人年
- 09-26通告!临沂市2026年民生实事
- 09-26临沂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
- 08-20 “血管”能“软化”吗?
- 08-20郯城县孝文化进村居小戏小剧巡演
- 08-20临沂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《关于
- 08-20突发大火!沂南中行员工提起灭火
- 08-20践行社会责任!远通集团向临沂市
- 08-20践行社会责任!远通集团向临沂市
- 08-20山东最大鸿蒙智行用户中心落子临
- 08-20临沂:第三届“沂河之夜”小戏小











